中医科普|从"脏腑气血升降失调"解读癌症的根源

2024-03-17 15:20 611

中医科普|从"脏腑气血升降失调"解读癌症的根源


中医科普

【脏腑气血 阴阳平衡】

中医养生讲究“天人合一”,“天”代表自然界,天人合一也就是说,人要顺应天道,将生活与养生融入自然规律。何为天道?“道”则是自然界的法则。每一天,太阳做升起和降落的圆周运动,众生便是在其过程中生长、繁衍。大道至简,这便是天道的真谛,升降之道。


微信图片_20240317151114.png

微信图片_20240317151126.png

微信图片_20240318091100.png

致病的根源

微信图片_20240318091100.png



t01ee47a099983144ef.jpg

《黄帝内经》曰“升降调和,不病自生。”人只有顺天道,保持好人体“升降”的平衡,身体的各个系统才能正常运作,从而避免人体因“升降”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疾病。“升”和“降”,包括脏腑功能的升降、气血的升降,总体为元气推动血、液升降的圆环运行,疾病的发生和发展,与升降失调紧密相连,而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都是“易阳通元”调整“升降失衡”的过程。 


t01ee47a099983144ef.jpg

微信图片_20240318091510.png

01

说五脏

人体升降是元气推动血、津液在五脏六腑的升降运转。五脏六腑在这升降运动中各具功能作用,无论是脏腑还是气血的升降失常,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。肺的功能是主宰气的升降,吸收氧气、排泄二氧化碳;脾的功能是主运化水湿,食物消化、运输营养;肝的功能是主藏血,疏泄气血;心的功能是主输送血液,心神调整;肾的功能是主水的盛衰代谢,排泄废物等等。升降受阻,阳气损伤,元气亏虚,运转失常,百病由生。中医认为“执中土以运四旁”,脾胃五行为土,人体之升降关键,在于需借助脾胃这一通道枢纽,此为气血运行之要径。

02

谈肿瘤

自然界冷暖交融,四季按规律周而复始地交替运转,阴阳和谐;人体亦有阳气、寒气,这就是天地与人能够相通的内涵。脾胃通道热则扩张,寒则收缩;人体经络热时气脉畅通,寒时凝聚沉淀,若通道积累浊气重负,则会产生病理产物,即痰湿。从浓度上分析,正常的人体组织液是津液,稍浓则化为痰湿、瘀血,即所谓的血脂、油脂、胆固醇、血栓。浓度再升高,便为会演变成瘤,因堆积部位和浓度的差异,病理表现呈多样化的特征。根据软硬质地之差可区分,质地软为粉瘤(皮脂腺囊肿)、良性肿瘤,若质地坚硬,则为恶性肿瘤(即癌)。

03

祛痰湿

有形的病理产物堆积,皆源于人体内的阳气不足,寒气盛行。淤塞之物随之增多,人就会陷入疾病的困境。中医认为把硬变软,即是治疗“瘤”的关键所在。将瘤转化为痰湿,最终以咳嗽吐痰、大小便等形式排出,使阳气得到上升,逐渐地寒气便从皮肤、口鼻排出,疾病自会治愈。



微信图片_20240317151315.png

微信图片_20240317151126.png

微信图片_20240318091100.png

健康的契机

微信图片_20240318091100.png

能量是人体升降的动力。解决升降问题的关键,就在于解决通道闭塞的问题。升降通道畅通与否,直接关系到气血的流通和身体健康。“寒”就要用“热”来解决;“闭塞”就要用“通”来解决。

01

说能量

阳气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热能,是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。人之所以能够生存,依赖的就是父母遗传给我们的一股阳气,也就是与生具有的元气。元气经历了由发生、壮大到衰弱、消亡的过程,元气生则生,元气亡则死。元气常体现为生命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阳气。所以,当我们饥寒交迫时,面对两杯葡萄糖生理盐水,一杯冷和一杯热,我们必然选择热水。喝下热水,可以有效地激活人体内的阳气,促使升降通道畅通,从而让气血流通顺畅。动则生阳也是这个道理,适度的运动是解决淤堵的有效方法。如果将冰冷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输送到体内,实际上会损耗阳气。因此,理解“能量”的重要性至关重要!它能挽救人的生命!然而,用仪器检测,会发现这两杯水完全相同!它们的密度、物质成分和水分子都是一样的,但是作用却大相径庭,甚至相反。

02

治未病

在癌症晚期之前,中医就能感知到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,并能及时阻止病情的发展。因为在这个阶段,你可能只是感到不适,尚未达到某种病症的程度,因此被称为“未病”。这是由于疾病发生在异常升降的初期阶段,物质尚未发生变化,即使是先进技术检查检测,也无法察觉,那便会被告知还没有生病,但需要定期检查,这是预防,等到有了物质变化后,你的病情符合其诊断标准,再进行治疗,每年进行体检也是基于这个原则。所以,一旦检查出有癌时,就是晚期!

03

调阴阳

中医讲究的“未病先防”,是通过顺应天道的养生之法来避免生病。中医预防、治疗癌症,从本质上来讲便是上述的易阳通元原理,无论是用内服中药,还是外治手法、针灸,都是以打通气血淤堵,祛除寒气,调节阴阳平衡,来激发、运输“能量”,去除病患。

本文转自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,只作资讯分享,不作商业宣传!